陈平波刚回到自已在的大办公室,一群人在叽叽喳喳的讨论
“什么情况这么热闹”
“刚刚市委和市府联手发了通知,鼓励机关单位人员的下基层去历练,培养干部”
“文件在这呢” 老陆把文件递给陈平波
陈平波瞄了一眼,看了一个大概
“怎么样,平波你是重点大学生,有没有兴趣?下基层就是重点培养对象”
“我?我刚出校门,现在连市局都没弄明白,你让我下基层那不是更没谱了”
傻子才下基层,县域下边一个萝卜一个坑,没有背景和靠山想升职比登天还难
至于官场小说的要有基层履历,更是脑子进水的言论,你看看到最高处的大佬,越往后有几个有最基层的履历?
而且基层这个玩意对每个领导都是不一样的,对于县领导来说,那乡镇公务员就是基层
对于中央和省委领导来说,那县领导就是基层,你要下哪个基层?
“我看老陆你才应该下基层,你一个主任科员,到县里边就是一个局长,乡镇就是乡长书记,办公室一把手
在局里边跟我们一样就是一个小喽喽,跑腿的”
以前下基层是讲奉献,现在下基层再讲奉献,谁还理你
陈平波的话仿佛往平静的湖面上扔一块石头,荡起一圈圈涟漪
老陆已经快四十了,在局机关里再呆下去也看不到结果,没有什么比看不到希望更令人沮丧的
下午陈平波刚进李一清的办公室就被李一清拉到沙发上坐下,热情的让陈平波感到害怕
“你这篇文章不得了啊,你是怎么想到建设一支城市管理队伍?”
李一清一边倒茶一边问
“说来话长,我家住的四合院,对面一个大哥厂里边停摆了,出去摆摊,发现各部门都能拿捏他们这些摆摊的,有事又不知道找谁
而我们局刚好是一部分职能是能管这些的,而我们局又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针对这些事
所以我就想,干脆把市府各部门对这方面的职能零碎事整合到一起,建立起一个城市管理队伍
另外一个,现在我们不是人多不好安排嘛,正好可以可以多出很多岗位来”
陈平波侃侃而谈
“果然是我们处里的才子啊,不过你来的时间短,对局里也不太了解,我把里面一些不到的地方改一下 另外扩充一部分
还有你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发在人民报上边,就算不收,再发工人日报也不迟”
李一清说的陈平波很心动
“要不主任您来发如何”
陈平波小心翼翼的试探说道
“我就不行咯,在报社你陈平波的名字可比我响亮太多了”
陈平波松了口气,吃相没那么难看
“那好主任,我拿回去投人民报试试看,麻烦您了”
陈平波起身道谢,准备走
“平波啊,以后有什么事只管来找我,你看宣传综合二科的副科长也快退休了,我看你就很合适
才子嘛,就应该担负起更大的担子,为单位添砖加瓦解决问题”
李一清搭起陈平波的肩膀送行,一边对陈平波画大饼,想当初陈平波刚进公司老板也是这么对他画大饼的
回到自已座位上,陈平波拿起稿子再细细读一遍,发现李一清还是有一把刷子的
很多陈平波并未设想到的,李一清做了补充,甚至延展了很多设想,不过主体还是在陈平波的思路下,毕竟陈平波就是参照后世的城管来的
萧冠华神秘兮兮的到陈平波旁悄声说
“刚刚我看到老陆去报名了?”
陈平波斜着眼看萧冠华
“你是不是也想报名,刚好撞见老陆,不好意思过去?”
萧冠华好没气,怼了陈平波一嘴
“全办公室就我是一个科员,在这还好最起码风吹日晒不到,我下基层就真的当牛马使了,这点好赖我还是分的清的”
萧冠华是普通中专毕业,能分到工商局市局就算是好运了,下基层他又没疯,普通农村出身的他太明白底下是什么样了,他在市局更好出头
在基层很多人又累又升迁无望,别说升迁了,想调换一个岗位都千难万难
这也是92年之后为什么有很多基层公务员选择下海的原因
90年代在后世人的认知中是风起云涌的时代,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年代
无数企业家在这时候崛起,也有无数企业家崛起后迅速陨落
如果说90年代是草根企业家的黄金大世,那92年就是开启黄金大世的元年
后面为了防止人才流失,93年之后国务院开始对公务员进行涨工资,从基础工资90涨到110
“我看你是分不清,你不知道咱们升迁是要考虑家庭因素的,你小子现在还不结婚,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?组织怎么给你添担子?”
“还有这说法?” 萧冠华一脸狐疑的看向陈平波
“亏你还比我多上两年班呢,江湖白混了” 陈平波摇头晃脑,颇有周星驰看人摇头没前途的样子
“跟我说说怎么回事” 萧冠华为了进步是真的爱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