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站在落地窗前,手里还攥着那封信。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信封上,沈老爷子的字迹遒劲有力,像是他本人站在我面前一样。
“你打算什么时候看?”沈清欢轻声问。
我没有回答,只是把信折好,放进口袋里。
“现在不是时候。”我说,“峰会快开始了。”
她点点头,没再多问。我们都知道,有些事可以暂时放下,但不能永远逃避。
这次行业峰会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。不只是展示成果那么简单,更是向整个行业宣告——白家和沈家不再是死对头,而是可以携手共进的合作伙伴。
从“双生之约”活动上线以来,我们的品牌影响力迅速上升,市场份额也稳中有升。沈家虽然还在施压,但他们己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撼动我们的根基。
不过,这场峰会才是真正的大考。
会场设在国际会展中心,规模空前。各大企业都派出了最强阵容,展位布置一个比一个炫目。有全息投影、AI互动装置,甚至还有现场机器人跳舞助兴的。
而我们,只有一面墙的数据图表,一张张真实用户的故事照片,以及一段段语音二维码。
“有点朴素啊。”林远打趣道,“咱们这不像是来参展的,倒像是来做公益汇报的。”
“这就是我们的风格。”我笑了笑,“我们卖的不是产品,是情感。”
“情感?”他挑眉,“你们俩是不是恋爱谈多了,说话都开始文艺了?”
沈清欢笑着瞪了他一眼:“等你看到效果再说。”
可现实并不如预期顺利。
距离峰会开始只剩三个小时,我们预定的物料却还没到齐。展台搭建用的板材、宣传册、灯光设备……统统卡在了运输途中。
“物流公司说堵车了。”小周急得满头大汗,“他们正在协调,但最快也要一个小时才能送到。”
“一个小时?”我看了眼手表,“我们只有三小时,不能等。”
“我去联系其他供应商。”沈清欢己经拨通了电话,“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,先保证基本布置完成。”
“我去搬货。”林远抓起外套就往外走,“至少先把能运的东西送过来。”
我也加入了搬运队伍。几个小时下来,手磨破了皮,西装也沾满了灰尘。但没人抱怨,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地赶进度。
“你们这是要搞行为艺术吗?”一位同行路过时调侃道。
“差不多吧。”我擦了把汗,“免费演出,欢迎围观。”
终于,在峰会正式开始前十分钟,展位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。
没有花哨的装饰,也没有喧闹的表演,但我们有最真实的故事,最动人的记忆。
展会一开始,人群就围了过来。
有人驻足在那些照片前,默默看着别人的人生故事;有人扫码听语音,听着陌生人的回忆红了眼眶;还有人首接下单,买下一件限量款,说是为了纪念某个特别的日子。
“你们这个创意很独特。”一位业内前辈拿起一本《人间纪念册》翻看,“这不是营销,更像是记录时代。”
“我们想做的,就是让品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。”我说,“不是冷冰冰的商品,而是有温度的记忆。”
“能做到这一点,己经不只是商业了。”他说,“这是文化的沉淀。”
沈清欢在一旁微笑着接待每一位参观者,她的笑容仿佛有种魔力,能让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。
“你们两家人能走到一起,不容易。”那位前辈感慨道,“更难得的是,你们没有互相消耗,而是共同创造价值。”
我望向她,心里忽然涌起一阵暖意。
是啊,不容易,但我们做到了。
峰会上,我们不仅展示了“双生之约”的成果,还发布了最新的合作计划:将“专属记忆馆”打造成一个独立IP,并与多家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开发AR互动功能,让用户可以“走进”自己的故事里。
这个消息一出,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“你们这是要把品牌做成平台了?”有记者提问。
“准确来说,是打造一个情感生态。”沈清欢答道,“未来,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时刻。”
“听起来很宏大。”另一位记者笑着说,“你们准备怎么实现?”
“靠每一个真实的人。”我接过话,“只要有人愿意分享,我们就愿意记录。”
掌声响起,不是因为华丽的辞藻,而是因为我们说了真话。
峰会临近尾声时,我接到了陈叔的电话。
“少爷,我查了一下那封信的来源。”他的声音低沉,“信纸上的水印是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的标志,这家事务所在业内很有名,专门处理高净值客户的遗产纠纷。”
我握紧手机,心口微微发紧。
“我知道了。”我说,“继续查。”
挂断电话后,沈清欢凑过来问:“怎么样?”
“还不确定。”我摇头,“但我感觉,这件事和我爸有关。”
她沉默了一会儿,轻轻握住我的手:“无论发生什么,我都在。”
我低头看她,嘴角扬起一丝笑意。
“谢谢你。”
夜色渐深,峰会圆满落幕。我们带着荣誉和掌声离开,但我知道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走在回程的路上,我回头望了一眼会展中心的灯光,心中默念:
这一战,我们赢了。
但下一战,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。
风很大,吹得衣角猎猎作响。
我拉紧大衣,快步走向停车场。
身后,传来沈清欢的声音:“等等我!”
我没回头,嘴角却忍不住上扬。
这一刻,我忽然觉得,不管前方有什么等着我们,只要并肩前行,就没什么可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