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梯平稳地升至22层,金属门无声滑开。
扶摇拉着兴高采烈的呦呦走在前面,姜斯年提着女儿的小书包跟在后面。走廊的感应灯随着他们的脚步声次第亮起,在墙面上投下三个交叠的身影。
“加个微信吧。”姜斯年掏出手机,屏幕亮起时锁屏照片是呦呦在游乐园大笑的瞬间,“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。”
扶摇一只手拉着呦呦,另一只手从包里摸出手机。她的手机壳是可爱的卡通鹿图案,锁屏是只垂耳兔的特写。微信头像跳出来时,姜斯年眼神微动——那只叫斑比的小鹿。
"叮"的一声,好友验证通过。姜斯年的微信界面简洁得近乎冷漠,唯有头像格外鲜活:呦呦偷吃奶油时糊了满脸的滑稽模样,小鼻尖上还沾着草莓酱。
名称首白地写着"呦呦爸爸",朋友圈里更是清一色都是女儿的生活片段。
“姨姨家好香啊...”小鼻子一耸一耸地嗅着空气中的甜香。扶摇笑着打开门,玄关的感应灯自动亮起,照亮满墙的儿童书籍和角落里的兔子窝。
姜斯年蹲下身,与女儿平视:“要听姨姨的话,不许调皮。”他修长的手指仔细整理着呦呦的衣领,声音比平时柔和许多,“不许偷吃太多糖果,吃东西前要洗手...”
“知道啦知道啦!”呦呦学着他的语气,有模有样地扳着手指数,“还要说'请'和'谢谢',不能光脚跑,不可以玩姨姨的化妆品...”
父女两人相处的很好,姜斯年把女儿教的很乖巧懂事,让扶摇又是心下一酸。
扶摇转身去厨房准备点心。透过玻璃门,她看见姜斯年正耐心地帮呦呦脱外套,动作熟练又轻柔。
那个在商场上雷厉风行的姜总,此刻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,连帮女儿梳头发的样子都温柔得不可思议。
姜斯年站在玄关处,修长的手指搭在门把手上,指节微微泛白。他回头看了眼客厅——呦呦正抱着垂耳兔坐在地毯上,小脸贴着兔子柔软的绒毛,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。暖黄的灯光洒在她身上,将发梢染成蜂蜜般的金色。
“她...很听话的,你教的很好。”扶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压抑情绪。
姜斯年转身,看见她站在厨房的玻璃门前,暖光透过磨砂玻璃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轮廓。她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手指,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“那今天就打扰你了。”姜斯年低声道。他注意到扶摇的拖鞋尖正轻轻点着地面,这是想催促他走。
扶摇摇摇头,一缕碎发从耳后滑落:“是我要感谢你。”她的目光越过姜斯年的肩膀,落在呦呦身上,眼神柔软得不可思议,“我很喜欢呦呦。”
话音未落,呦呦突然抱着兔子跑过来:“爹地要走了吗?”她仰起小脸,眼睛在两人之间来回转动,突然松开兔子一把抱住姜斯年的腿:“爹地不和我们一起吗?”
姜斯年蹲下身,平视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:“爹地还有工作,晚上来接你。”女儿是小孩留在别人家里还说的过去,再把这个父亲留着就有些不合适了,他整理着呦呦歪掉的发卡,动作轻柔得不像话,“要听姨姨的话,嗯?”
“吼!我会乖乖!”呦呦没有强留,因为她知道爸爸要努力赚钱养宝宝。
姜斯年摸了摸女儿的头,又对扶摇道:“八点我来接她。”
门关上的声音很轻,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扶摇心上,她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下。
根据姜斯年的反映,他不知道她是呦呦的妈妈,而姜斯年又对呦呦的妈妈很是厌恶,甚至说她死掉了。
但姜斯年怎么会带着呦呦来到了安城,为什么和书里的都不一样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“谢谢姨姨帮呦呦保守秘密。”呦呦抱着垂耳兔站在她腿边,仰起的小脸上写满天真与狡黠。
“秘密...?”她蹲下身,手指无意识地揪紧了围裙。
呦呦神秘兮兮地凑到她耳边,带着草莓牙膏的香气:“就是假装你是我妈咪呀!”她的小手拍了拍扶摇的肩膀,像个小大人似的,“爹地说妈咪变成星星了,可是...可是星星好远哦。”
扶摇想起今天在幼稚园门口,呦呦不愿意进学校紧紧抱住爸爸抽泣的模样,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。
原本以为自己是去救场,可她明明是去赎罪的。
“姨姨你怎么又哭啦!”呦呦慌乱地用袖子去擦她的眼泪。
扶摇抓住女儿的小手,又急忙松开,“姨姨...姨姨只是...”她的视线模糊地扫过客厅——角落里的玩具、衣架上的公主裙、还有满墙的儿童绘本。
这一切都昭示着,她从未想真正放手。
扶摇想告诉女儿自己就是她妈妈,可她不知道怎么开口,欠债还的钱、生孩子的住院费、给扶月看病、就连创业投资都是靠拿着姜斯年给的十亿资金才换来的。
但难道只有这一种方法吗?肯定不是。但她自私的选择了这一种。
她一个自私不称职的母亲,舍得和自己骨肉分离。
她设想过千万次重逢的场景,却在此刻全线溃败。该怎么解释那些缺席的生日?要怎么面对孩子某天突然醒悟后的质问?那个雨夜她拿支票的手不曾颤抖过,如今又凭什么用眼泪换取原谅? 怎么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?那个黑夜她亲手将呦呦交给姜斯年时,可曾想过有一天会懦弱到连相认的勇气都没有?
她没有勇气再让呦呦唤她一声妈妈,因为她不配拥有。
扶摇突然将呦呦紧紧搂进怀里,泪水浸湿了孩子柔软的发顶:“呦呦...如果...如果姨姨做过很坏很坏的事...”
“像大灰狼吃掉小红帽那么坏吗?”怀里的声音闷闷的。
“比那还坏...”扶摇哽咽着说,“姨姨...弄丢过最珍贵的宝贝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