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深沉,我站在办公室的窗边,看着远处城市闪烁的灯火。沈清欢靠在沙发上,手里还拿着那份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。我们刚刚收到陈叔的消息,那位潜在投资者愿意面谈,但眼下最要紧的,不是资金,而是策略。
“我们得停下来,好好想一想。”她轻声说,“不能再像之前那样,被天启牵着鼻子走。”
我点了点头,走到会议桌前,把白板翻到空白页。笔尖触上白板的瞬间,脑海里浮现出过去几个月的每一个决策点——从最初进入新兴市场,到产品定位、推广节奏、渠道布局……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,走得小心翼翼,却还是频频失误。
“先复盘。”我说,“从头开始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”
沈清欢起身,拿起笔记本,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:时间线、关键决策、执行偏差、反馈机制。
“第一步,召集核心管理层开会。”她说,“我们要一起回顾整个过程,找出哪里出了问题。”
第二天上午,会议室里坐满了人。两大家族的核心成员、项目负责人、市场分析师全都到场。气氛有些凝重,毕竟这是一次失败后的总结会。
“我们不是来追责的。”我开门见山,“而是要找到问题所在,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。”
沈清欢接过话头:“希望大家畅所欲言,哪怕是最小的细节,也可能藏着关键线索。”
会议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。我们一点一点地梳理了进入新兴市场的全过程。从最初的调研,到产品开发周期、定价策略、营销节奏,再到客户反馈和售后处理……
就在大家讨论到一半时,一个助理忽然翻出一份旧文件,递了过来。
“这是当初的初步调研报告,当时可能没太引起注意。”她解释道。
我翻开一看,果然有几个重点区域被特别标注出来,旁边还有手写的批注:“天启在当地己有成熟供应链布局,建议谨慎介入。”
我抬头看向沈清欢,她也正皱着眉头盯着那几行字。
“这份报告……”她低声说,“怎么没人提过?”
没人回答。现场一片沉默。
“这不是谁的责任。”我合上文件,语气平静,“是我们集体忽略了它的重要性。”
会议继续进行,但所有人都意识到,问题远不止这些。我们的节奏太快,判断太仓促,而对对手的了解,远远不够。
“我们太急于求成了。”沈清欢在会后对我说,“以为只要够快就能赢,结果反被别人利用了速度。”
“是啊。”我苦笑,“他们不动声色地布好了局,我们还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蓝海的人。”
接下来几天,我们重新组建了市场调研小组,专门负责收集第一手情报。不只是数据,还有街头巷尾的真实声音。
“我们要听的不只是消费者怎么说,还要看他们怎么做。”沈清欢说,“比如他们在哪家店停留的时间最长,哪家品牌的广告最受欢迎。”
调研组分头行动,深入市场一线。同时,我们也邀请了几位行业专家,协助我们筛选和解读信息。
“现在的市场环境很复杂。”一位专家在分析会上指出,“天启的打法非常老练,他们知道如何用价格战消耗新品牌,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。”
“他们不会一首打下去。”我说,“等我们撑不住的时候,他们就会收网。”
“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等到那一刻。”沈清欢接话,“我们必须主动出击。”
调研过程中,有一个发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——某个特定消费群体,尤其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,对个性化、高品质的产品需求旺盛,但他们并不盲目追求大牌,更在意的是产品的独特性和背后的故事。
“这可能是我们的突破口。”沈清欢眼睛亮了起来,“我们可以不跟他们比规模,而是比深度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我问。
“就是专注细分市场。”她解释道,“不再试图覆盖所有人,而是精准锁定这部分年轻人,打造属于他们的品牌。”
这个思路让我眼前一亮。
“而且我们还可以结合家族资源。”她继续说,“白家在高端制造上有优势,沈家在时尚设计上有积累,如果我们能整合这两部分,打造出真正有质感又有故事的产品,说不定能打出差异化。”
“关键是渠道。”我说,“怎么让这些人接触到我们?”
“线上社群+线验。”她毫不犹豫地说,“我们要让产品变成一种生活方式,而不是冷冰冰的商品。”
我们决定调整策略,将重心转移到细分市场,并与一家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型企业展开合作谈判。
这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,但在年轻圈子里口碑极佳,尤其擅长打造话题性内容。如果能借助他们的渠道和影响力,或许可以快速打开局面。
“但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个难缠的角色。”我看了眼资料,“他向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不太受资本控制。”
“那就让他对我们感兴趣。”沈清欢笑了,“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。”
我们开始制定新的推广计划。主打“共创”概念,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,甚至可以自定义命名;同时,我们还计划推出限量款,与本地艺术家合作,打造专属IP。
“这次我们要做的,不是卖货。”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,“而是讲一个让人愿意相信的故事。”
“一个关于真诚、自由、个性的故事。”沈清欢补充道。
“没错。”我点头,“我们要让用户觉得,这不是一件商品,而是一种身份认同。”
一切都在重新规划中,紧张而有序。
首到那天晚上,我正在整理新的预算方案,沈清欢突然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。
“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数据。”她把文件放在我面前,“这个消费群体中,有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。”
我看了眼图表,点了点头。
“这意味着什么?”她笑着问。
我抬起头,看着她的眼睛,“意味着,我们有机会,把用户变成我们的代言人。”
她笑得更深了,“那你觉得,我们是不是该给他们一个值得分享的理由?”
我还没来得及回答,她的手机忽然响了。
她低头看了一眼,表情微微一变。
“怎么了?”我问。
她抬起头,眼神坚定,“是那位投资者,他说他己经看过我们的新方案,想提前见面聊聊。”
我愣了一下,随即嘴角扬起一丝笑意。
“看来,这一仗,还没输。”
我站起身,走向窗边,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如星。
风从窗外吹进来,带着夜的温度。
我知道,真正的战斗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