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农政全书》互文】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一、晨露凝香
卯时三刻,白玉润站在茶园的竹篱前,指尖轻触枝头新萌的茶芽。春分时节的日光如绢丝般柔滑,将新芽染成半透明的翡翠色,叶尖凝着的露珠折射出七重光晕,恰似她昨夜在《茶经秘本》里读到的“七曜含英”之境。
“小姐,老夫人在茶室候您。”丫鬟绿萼的声音惊飞了枝间雀鸟。白玉润转身时,袖口拂过竹篱上的青苔,留下一道淡白的痕——如同她与母亲之间横亘的那道无形屏障。
穿过月洞门时,檐角铜铃忽然轻响。她下意识攥紧腰间的茶盏坠子,那是祖父临终前塞给她的碎瓷片,棱角早己被得温润。记忆中祖父的书房总飘着沉水香,而母亲的茶室却只燃龙涎,清冽中带着几分冷硬。
“跪。”
刚一进门,母亲白周氏的声音便如冰棱落地。白玉润抬头,见母亲端坐在湘妃竹椅上,膝头放着那套险些碎在除夕夜里的“松风竹雨”茶具。七件茶器中,主壶的裂纹被金缮细细补过,却仍像一道未愈的伤疤。
“今日春分茶会,你可知轻重?”白周氏指尖叩了叩案上的《茶谱》,“你祖父当年创制‘青芽玉露’时,连熏七夜茉莉香,你却要改用……”
“低温提香。”白玉润垂眸打断,声音轻却坚定,“茉莉香虽雅,却掩了明前茶的清韵。《茶经秘本》里说‘春茶贵清不贵浓’,女儿想试新法子。”
白周氏手中的茶则“当啷”落地。铜器与青砖相击的脆响中,白玉润看见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——去年冬至她执意改良炒青工艺时,这抹白还未现。母女间的对峙如茶炉上的水,明明未沸,却己蒸腾起灼人的热气。
二、镜里乾坤
辰时初,绿萼捧着漆盘进来时,白玉润正在对镜簪花。螺子黛画就的眉峰如远山含黛,却掩不住眼底的青黑——她昨夜在焙茶间守了整宿,首到看见新制的茶芽在竹匾里泛出珍珠般的光泽。
“小姐,慕公子送了洞庭碧螺春的茶种来。”绿萼的语气带着几分狡黠,“还有……这匣子。”
漆盒打开的瞬间,白玉润指尖微颤。盒中是片指甲盖大小的碎瓷,釉色与她腰间坠子分毫不差——正是祖父书房里那套失踪的“雨过天青”茶盏残片。
“他如何说?”她捏着碎瓷,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浸了水的宣纸。
“公子说,‘青瓷易碎,人心难碎’。”绿萼模仿着慕子云的声线,忽又压低声音,“不过老夫人今早让人查了慕家商队的行踪,说是……”
“知道了。”白玉润合上盒子,簪子却不慎碰歪,珠钗上的流苏晃出细碎的光。自惊蛰那日后,慕子云又来过几回,多是以探望父亲为由,也与白玉润切磋茶艺之,一来二往,玉润对慕子云有了更多了解,也有一些温润的情绪在心里蔓延开来。那日离开时,他衣摆上沾着的半片青苔——与祖父书房后墙的青砖苔纹一模一样。
三、茶烟乍起
巳时正,春分茶会如期开席。
白玉润跪坐在茶席前,眼前摆着两套茶具:左侧是母亲坚持的传统“青芽玉露”,右侧是她改良的“春分新绿”。二十位茶客中,有半数是戴着帷帽的异邦人——前日母亲才说过,东洋来的倭人里出了个茶道大师,号“雪月花”流派,专爱与中原茶人较劲儿。慕子云在众多茶客的后面,默默的观察着一切;
“请白小姐示茶。”
雪月花的弟子掀开衣袖,露出腕间缠着的茶筅。白玉润注意到他指尖有层薄茧,分明是常年打抹茶的痕迹。反观母亲,此刻正端坐着拨弄香炉,鎏金香篆在她掌心投下细碎的影,像极了祖父临终前攥着她的那只手。
沸水入盏的瞬间,异变陡生。
母亲那边的“青芽玉露”刚注完第三道水,茶汤忽然泛起浑浊的白絮。白周氏脸色骤变,而雪月花流的弟子己发出低笑。白玉润却在此时捧起自己的茶盏,只见澄清的茶汤里,浮着七片舒展的茶芽,恰似北斗垂落,茶烟氤氲中竟有淡淡冷香萦绕。
“这是……霜香?”有茶客惊呼。
“用春分晨露拌炒,再以冰窑镇三时辰。”白玉润听见自己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,“茶性本寒,以寒制热,方得真味。”
一位名叫雪月花的东洋服饰打扮的人忽然起身,对着她深深一躬。她腰间的玉佩晃出一抹幽蓝——正是慕子云曾提过的“南海鲛人泪”。白玉润余光瞥见母亲攥紧的帕子,帕角绣着的茶树纹样己被磨得发白,母亲说过那是她嫁入白家时的陪嫁。
西、金缮之心
申时末,茶会散场。白周氏独自坐在空荡荡的茶室里,望着两套茶具出神。白玉润将改良后的茶样装入锡罐,忽听身后传来瓷器轻响。
母亲正捧着那把金缮主壶,指尖顺着裂纹:“你祖父当年……也是在春分这天,把这壶传给我的。”
白玉润转身,看见母亲眼角的细纹里凝着水光。记忆中,母亲从未在她面前落过泪,哪怕是祖父被陷害时,她也只是每日清晨独自在茶园修剪老枝,剪下的枯枝堆成小山,又在某个雨夜悄然焚尽。
“这金缮用的是鹿胶混金粉。”白周氏忽然将壶递给她,“你祖父说,裂痕不是瑕疵,是茶器活着的印记。就像……”
“就像我们白家。”白玉润接过壶,触到壶身上凸起的金线,“被人打碎过,却终究要自己站起来。”
母亲猛地抬头,目光与她相撞。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来,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投在墙上,恰似一幅未干的水墨画。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啼鸣,惊起一片新绿。白玉润忽然想起惊蛰那日,慕子云留下的瓷片,正与祖父的茶宠坠子一个形状。
【节气茶事】:春分时节制“春分新绿”,需取晨露初晞时的茶芽,以“悬壶高冲”之法激发茶香,茶成时可见茶汤中茶芽竖立如笔,故又名“斗茶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