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风裹挟着碎雪,如利刃般刮过斑驳的宫墙,将皇宫的琉璃瓦染成一片苍茫。叶澜裹紧身上暗纹披风,踩着积雪在宫道上独行。第三次循环的开端,她选择远离朝堂的喧嚣,往那被众人遗忘的冷宫方向而去。前两次的挫败让她深知,在三皇子与五皇子的争斗漩涡中贸然行事,只会重蹈覆辙。
冷宫的朱漆大门早己残破不堪,门上的铜钉锈迹斑斑,门环上垂落的铁链在风中发出寂寥的声响。叶澜伸手推开宫门,“吱呀 ——” 一声,仿佛惊醒了沉睡己久的幽灵,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。穿过杂草丛生的庭院,她踏入梅苑,几株老梅树虬枝盘曲,枝头绽放的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,宛如凝固的鲜血,为这死寂之地增添了一丝诡异的生机。
绕过一座覆满积雪的太湖石,前方的八角亭中忽然传来沙沙的书写声。叶澜心中一紧,放缓脚步,透过梅枝的缝隙望去,只见亭内立着一名身着月白色锦袍的男子,外披黑色貂裘大氅,腰间挂着一枚朴素的青玉令牌。他正俯身石案,手中狼毫在宣纸上疾书,专注的神情仿佛周遭的风雪都与他无关。
“是谁?” 清朗的声音突然响起,男子抬起头,面容清俊,眉眼间却凝着化不开的愁绪,目光如鹰隼般扫向叶澜藏身之处。
叶澜知道无法再躲,只得缓步走出,福身行礼:“民女叶澜,误入此处,惊扰殿下,还望恕罪。” 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石案上摊开的纸张,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字迹,“青州大旱,饿殍遍野”“百姓易子而食” 等字眼刺痛了她的双眼。
男子微微一愣,随即放下笔,苦笑着叹了口气:“姑娘不必多礼。此处乃冷宫,鲜有人至,你既来了,便一同聊聊吧。我乃七皇子,近日正为青州灾情忧心,却始终想不出良策。” 他望着亭外纷飞的大雪,神色黯然,“皇兄们忙于争权夺利,无人真正将百姓死活放在心上。”
叶澜心中一动。作为历史系研究生,她对古代赈灾策略颇有研究,现代 “以工代赈” 的理念或许能在此派上用场。她上前几步,指着纸上内容道:“殿下,民女虽见识浅薄,却有一策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七皇子眼中闪过一丝好奇,连忙道:“姑娘但说无妨!若能解百姓于水火,本宫感激不尽。”
“如今青州百姓缺衣少食,单纯发放赈灾粮款,只能解一时之急,且易滋生贪污腐败。” 叶澜捡起一根枯枝,在雪地上画出简易图示,“殿下可采用‘以工代赈’之法,官府招募灾民修建水利、道路等工程,让他们通过劳作换取粮食。如此一来,既能解决当下温饱,又能为地方留下长远受益的设施,还可避免粮款被贪墨。”
七皇子听得入神,眉头渐渐舒展,眼中露出惊喜之色:“妙极!妙极!此策甚合我意!只是……” 他微微皱眉,“修建工程所需人力、物力巨大,朝廷财政紧张,恐难以支撑。”
叶澜早有准备,从容说道:“殿下可先号召富户募捐,许以官职、免税等奖励,待工程初见成效,再向朝廷申请拨款。如此循序渐进,必能成事。”
两人越聊越投机,从赈灾之法谈到治国之道。七皇子不时抚掌赞叹,叶澜也被他心系百姓的胸怀所打动。不知不觉间,天色渐暗,大雪却愈发猛烈。
就在这时,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梅树后传来。叶澜心中警铃大作,循声望去,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。她认出那是三皇子身边的林嬷嬷,心中暗叫不好。
“殿下,有人来了。” 叶澜低声提醒,“今日之会,还望殿下保密。民女身份特殊,恐会给您带来麻烦。”
七皇子微微颔首,眼神坚定:“姑娘放心,本宫心中有数。他日若有机会,定要好好答谢姑娘。”
叶澜匆匆行礼告辞,踏着积雪快步离去。而另一边,林嬷嬷脸上挂着得意的冷笑,正急匆匆地朝着三皇子的寝宫走去。
“殿下!大事不好!” 林嬷嬷冲进房间,气喘吁吁道,“老奴方才在冷宫,瞧见七皇子与那个叶澜相谈甚欢,还商讨什么赈灾良策。那叶澜鬼点子多,怕是要帮七皇子争宠!”
三皇子手中的茶盏重重砸在地上,碎片西溅:“好个七弟,平日里装得与世无争,竟敢暗中谋划!还有那个叶澜……” 他眼中闪过狠厉之色,“沈砚,你去安排,务必让他们无法得逞!”
沈砚摇着折扇,阴恻恻地笑道:“殿下勿忧,属下自有妙计。这叶澜屡次坏我们好事,也是时候让她知道,得罪三皇子的下场!”
而此时的叶澜,己经回到自己的住处。她握着怀中微微发烫的螭龙玉佩,望着窗外的风雪,心中清楚,与七皇子的相遇虽然意外,却或许是打破循环的新契机。但三皇子的警惕,也预示着前方的道路将更加艰险。她暗暗发誓,无论如何,都要守护这份难得的信任,为这陷入轮回的王朝寻得一线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