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合院:从杀猪开始强化
四合院:从杀猪开始强化
当前位置:首页 > 都市 > 四合院:从杀猪开始强化 > 第145章 声名鹊起

第145章 声名鹊起

加入书架
书名:
四合院:从杀猪开始强化
作者:
远大利息
本章字数:
4696
更新时间:
2025-06-29

“大可,你带的狗难道不是你三叔家的?你家不是把狗裹着尿泥烤了吃吗?”大牛又补了一句。

“闭嘴!”崔大可怒不可遏。

他恨不得扇大牛一巴掌,后悔当初不该让他跟来,分明是坏事的帮手。

冷眼瞪着大牛,崔大可的眼神如利刃般锋利,吓得大牛连连后退。

随即,他换上一副谄笑,对项云端说道:“主任,我不仅能训狗,还能吃苦耐劳。

基地这么多狗,日常照顾麻烦得很。

您看,能不能让我留下打扫卫生?我一定把它们照顾得妥妥帖帖,到时候办案肯定干净十足!”

绞尽脑汁找到借口后,崔大可说完便迅速转向大牛,眼神警告。

大牛吓了一跳,本想开口,却见崔大可的表情,立刻明智地闭嘴了。

崔大可这才松了口气,要是大牛揭他的老底,他真的要失控了。

“回乡下去吧,我们这儿不招人。”项云端挥挥手,转身朝办公室走去。

他还有许多事要忙,没空在这耗着。

进城不易,尤其是现在粮食供应紧张,政策更加严苛。

说实话,项云端确实有权决定人员录用。

基地初创时他就参与其中,最近一系列行动让警犬基地备受上级关注。

若申请几个临时工名额问题不大,但正式编制的公安干警就得由更高层定夺。

只要对工作有帮助,他对这种人也不排斥。

虽然人品欠佳,但肯卖力做事倒也实用。

再过几年,知识青年下乡运动即将掀起浪潮。

归根结底,是由于城市里的岗位有限,无法容纳太多人,也无法供养如此庞大的人口,于是只能派遣到农村。

“主任!主任!您别走呀,我特别能吃苦,您要是有脏活累活,尽管交给我,我一定完成得好好的!”一看到项云端准备离开,崔大可急忙上前几步,伸手拉住了他的衣角。

无论眼前这个崔大可是否是他记忆中那个人,也不论他的人品如何,项云端都无意让他加入警犬基地。

“你想做什么?”

回想起来,他自己也是从乡村出来的,深知崔大可渴望进城的心情,对此感同身受。

暂且不论崔大可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,项云端返回办公室后,迅速制定了训练计划,力求在短时间内将新接收的警犬训练成型。

然而,规定就是规定。

他若想招人是可以的,上级必定会批准,但必须从城里招募,这一点毫无转圜余地。

至少以他目前的地位,这条路行不通。

与他去年进城时相比,如今的规矩严格了许多。

还是那句话,错过了这个机会,就不会再有同样的机遇!

“快回去吧,没有介绍信,在城里找不到住处!”项云端回头叮嘱了一句,便转身离去。

“传达下去,今后的训练强度要比之前提升一个档次,半个月内我要见到成效!”

比如叶小峰的弟弟叶小山,入职后便拥有编制,成为正式的公安人员。

这是柳局长亲自过问,由方景林汇报后,区局开会决议的结果。

当下招工极其严谨,若要招工,必然优先从城里选拔;只有当城里招不满时,才会考虑乡下。

项云端去年费尽心思进城,正是明白当前形势。

否则,他不会自己根基未稳时,就急着安排弟弟项云龙入城。

门岗在一旁监视着,用枪托将崔大可挡下。

项云端对沈勇说:“半月后进山捕狼。”

“捕狼?主任,像上次在东北抓捕黑狼王那样吗?”沈勇眼睛发亮。

项云端摇头道:“这次不一样,我改主意了。

精英路线暂时搁置,必须尽快培育首批警犬种群,至少需要二十只狼,公母各半。”

原本他计划走精英路线,培育综合优势的顶级警犬,但经过思考,他决定放弃。

并非无能为力,他清楚天赋与遗传概率,强行操作也能成功,只是超级警犬数量有限,难以大规模繁衍。

关键问题是,数量过少会导致近亲繁殖,从而一代不如一代,像后世德国牧羊犬因过度追求血统而能力退化。

项云端明白,超级警犬不可或缺,例如虎子这样的犬只,在关键时刻能完成其他警犬无法做到的事,但注定数量稀少,需每代重新繁育,专注于特定任务。

他还曾想融合南北方犬种,培育适应多种气候环境的全能型警犬,但最终也放弃了。

陶小也正专注地思考着自己的计划。

他希望能尽快培养出适合北方气候的普通警犬品种。

目前的重点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,之后再逐步改进。

上级对他的项目十分重视,因此他必须加快进度。

他打算引进大量野狼,首先培育出第一代狼犬。

随后,通过第一代狼犬与精选的优质田园犬进行杂交,逐步稀释狼的血统,同时保留其体格优势,又不影响田园犬的社会习性。

"突突突!"

楼下传来引擎的轰鸣声,办公室里的女同事们立刻跑到窗边向外张望。

不出所料,正是那个人。"小也,你男朋友来接你啦!""天啊,小也,你男朋友对你真好,每天都要来接你下班。""就是,太让人羡慕了!小也,问问你男朋友,能不能给我们也介绍一个?"

周围七嘴八舌的议论让陶小也有些窘迫。

她并不习惯这样的场面。

不过她暗自庆幸,再过几天,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。

这并非因为她和项云端之间出了问题,恰恰相反,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发亲密。

之所以这么想,是因为中午她己接到通知,央广电台有意邀请她加入。

这一切都源于一篇与项云端有关的报道让她声名鹊起。

行动过后,跟随项云端多时的朱记者撰写了多篇文章,详细报道此事。

由于文章刊登于公安报上,阅读者大多为公安及安保系统的内部人员,虽引发较大反响,但主要局限于内部传播。

之前,项云端与陶小也闲谈时提到了这段经历,但他并未详述办案过程,而是着重讲述了叶小峰及其他两位受伤同事的情况,还包括牺牲的警犬。

陶小也听后深受触动,将此事撰写成文,发表于她所在报社的刊物上。

这家报纸侧重民生新闻,读者多为普通市民,因此该报道迅速在民间引起广泛关注。

加上陶小也的文章情感真挚、描写细腻,令人感同身受,叶小峰的事迹很快传遍街头巷尾。

由于这篇报道影响深远,刚转正不久的小记者陶小也也因此受到关注。

不久后,她被央广录用,正式入职。

“你以后别再来接我了。”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